木魚石可以礦化水質,使用木魚石喝水的好處:
長清饅頭山雖然不高,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泰山的神話流傳千古,作為五岳之首,它更是歷代帝王封禪祭祀的圣地,其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有著“天下第一山”之稱。而木魚石經過18.8億年的風化剝蝕后,在6億年前形成與泰山山脈西側。經科學實驗,木魚石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有保健和美容的作用,其自來水在木魚石中浸泡5分鐘,能達到礦泉水的標準,而被稱為“中華第一神石”。
“山不在高,有石則靈”這種“夸大其詞”的泛泛之談容易讓人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一顧,特別在這充滿欲望和虛假的世間,是對是錯并沒有那么重要,可是,往往又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在商人的眼里,這是營銷手段,是謀取暴利的方式,而在工匠眼里,這是藝術的“化石”,是靈魂之間的“交流”。
木魚石也叫木紋石,其紋理酷似天然木紋,而小葉紫檀作為木料中的佼佼者,其“十檀九空”和木魚石的“十玉九紋”頗為“相似”。小葉紫檀色調深沉,木魚石呈紫檀色;小葉紫檀手串把玩后珠子通透有光澤,木魚石手工打磨后呈現出天然玉石的光澤;小葉紫檀紋理層次交錯,木魚石紋理錯落有致。無論小葉紫檀幾百年成材,還是木魚石幾億年沉淀,它們都是神奇造化,鐘靈毓秀,而同是大自然的寶貴產物,其量稀少,希望其價值不會同小葉紫檀命運一樣,只有到瀕危的時候才得以體現。
木魚石石質細膩,本身拋光度就高于其他玉石類,經過手工的打磨會呈現出天然玉石的光澤。但在顏色上并不“出彩”。而紫砂壺作為茶具的佼佼者,它的原料包括紫泥、綠泥和紅泥,因為配料不同,窯火的溫度變化不同,會呈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面對紫砂壺的絢麗多彩,木魚石壺卻顯得有些“臉紅筋暴”。因為,木魚石特有的粉色細晶結構限制了它“爭奇斗艷”的心,卻賦予了它“紅光普照”的“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一種理想狀態。現實中的我們往往會被自身的浮躁和壓力所吞噬,慢慢迷失方向,忘卻初心。人總是矛盾的,既想要爭取外在的名利,又想要追求內心的平靜。面對現實“形形色色”的誘惑,我們只想安靜的坐下來,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欣賞大自然最淳樸,最原始的美。而木魚石的“紅光普照”卻賦予了我們內心的平靜,這種平靜無需錦衣玉食,肥馬輕裘,因為都不抵一壺好茶的寧靜致遠 。”這是罕見的“靈氣”,是一種讓人放心的素養,一種恰到好處又如你所愿的理解。
這種感覺妙不可言,你很難去界定“靈氣”的存在。也許它見證了恐龍的存在,見證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萌芽,見證了歷代君王封禪祭祀,或是見證了盤古開天地,萃取了日月精華,或只是簡簡單單的“緣分”。
圓滿一直以來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它強調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性。木魚石壺雖然沒有紫砂壺那么細膩和溫潤,但其厚重,潤滑的手感和一體成型的工藝,卻極具觀賞性和可玩性。不過,這注定和眼睛看到的“圓滿”有著天壤之別。
如紫砂壺的半手和機車,看似“圓滿”,卻暗藏“玄機”。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把半手和機車比喻成同父異母或是同母異父顯然不恰當,倘若做到“以假亂真”,也算是一種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圓滿”吧!
所謂石不雕不成器,石材和食材一樣,分369等,好的木魚石原材料形態各異,質地堅硬、細膩,表面為土褐,紫紅或黑色呈半金屬光澤。人可以將就亦可以講究,人生如此,茶道亦如此。好的石材應該擯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將就,追求“以匠人之心,琢時光之影”的講究。
如果說紫砂壺的工藝是“憑空捏造”,反觀木魚石壺的工藝,卻有幾分“無中生有”的味道。因為,木魚石壺的雕文刻鏤是建立在一整塊木魚石原料上,從而打造出一體成型的石壺。工匠每一刀的精雕細刻都猶如文學作品里面的每一個字都要經過字斟句酌,其爐火純青的技藝如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當好的石材遇上好的工匠,工匠精神仿佛將“精神”注入石器”,合二為一,化腐朽為神奇。其獨具匠心的工藝讓每一件木魚石作品都將獨一無二,而不像泥巴那樣可以推倒從來。
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一旦進入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你身上的“顏色”永遠也洗刷不掉。面對“五彩斑然”的人生,你是否“黑白分明”?也許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無奈?也許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灑脫。當我們被現實碾壓的心力憔悴,你是否有過逃離現實,返璞歸真的想法?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我向往的生活,我時常幻想著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幻花園,花園的中心有著一個圓形的烏金石石桌,一整塊厚重的烏金石看上去烏黑發亮、質感溫潤雍容,一條龍從邊緣一直盤旋在桌面,雕刻入石三分,栩栩如生,宛如鎮宅之寶而藏身其中。上面擺放著一套木魚石茶具,顏色鮮艷,呈紫檀色,看上去古樸典雅,猶如陳列在博物館中。我仿佛看到了未來,博物館展臺里面呈現著上百年前的紫砂壺,它依然瑩潤如玉,渾厚深沉,造型古樸端莊、氣度不凡。與此同時,不僅僅只有紫砂壺,還有木魚石壺的一席之地,他們求同存異,和諧的存在著,有著“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圓滿。仿佛兩個不同世紀“朋友”在相互傾慕,相互訴說著不同的故事。
茶葉在熱水中沉浮,茶具在熱水中浮沉,沉沉浮浮,茶和茶具都在各自沉浮中釋放自己,茶有點苦,但茶具包容了,茶離開了樹,茶具成了依靠,茶的苦楚和甘醇,茶具都知道。它們相輔相成,各自成就了對方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時,就讓我們使用木魚石茶具泡上一壺好茶,茶洗塵埃,過濾浮華,浸潤于茶香之中,遠遠離城市喧囂,洗去鉛華。